您好,歡迎您來到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

四川省輸血傳播疾病重點實驗室

發(fā)布時間:2015-02-26 【字號: 瀏覽次數(shù):
2013年6月成功申報并獲準建設四川省“輸血傳播疾病重點實驗室”。
輸血傳播病原體的感染,嚴重威脅著輸血安全。為降低輸血傳染病發(fā)病風險,保障輸血安全,研究平臺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輸血傳播病原體新型檢測技術研究(核酸檢測)。目前篩查血液中輸血傳播病原體(HIV/HBV/HCV/梅毒)主要采用ELISA方法檢測相關抗體或抗原。為了縮短窗口期,降低輸血相關傳染病的風險,保障輸血安全,我國從2010年開始在血站進行了核酸檢測試點工作。研究適合我國獻血者的高靈敏度、高特異性的HIV/HBV/HCV核酸檢測試劑,以及未來可能納入獻血者或獻漿者篩查的其它輸血傳播病原體的核酸檢測試劑,對于保障輸血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播病原體(HIV、HBV、HCV、B19等)在獻血及受血人群的流行病學及殘余風險研究。隨著臨床用血需求的增長,HIV、HBV、HCV、B19等原體從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的不斷擴散,開展獻血者的流行病學研究——包括常規(guī)血液篩查病原體流行病學研究,新發(fā)再發(fā)病原體流行病學研究和細菌污染研究——的意義更顯得緊迫和重要,在調查了輸血相關傳染病的流行病學特征后,將能更好的地掌握相關病原體的風險因素調查,提高血液性。
新型病毒滅活技術的研究。目前我國血液成分滅活技術僅有亞甲藍病毒滅活技術,此方法只能應用于血漿的病毒滅活,且滅活的病原體種類也有限,對細菌及部分無包膜病毒如HAV等無有效滅活作用。因此,開展新型病毒滅活技術研究尤為重要及迫切。
輸血傳播病原體病致病機理、持續(xù)感染、治療前療效預測、個體化治療及新型抗病毒藥物研究。肝炎病毒(如HBV/HCV等)可經(jīng)輸血傳播,導致病毒性肝炎,嚴重者發(fā)展成肝硬化或肝癌,但病毒與宿主相互作用,特別是病毒詳細的致病機理尚不完全明確,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療效果也很不理想。開展肝炎病毒的致病機理、持續(xù)感染、治療前療效預測、個體化治療及新型抗病毒藥物研究對提高病毒性肝炎的治療效果、節(jié)約國家醫(yī)療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